相关东北经济衰落的解释很多,有“资源—产业解释”、“制度解释”、“文化—心理解释”等等。这些解释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都与一种特定的政策或发展战略选择相关联。其中,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因素给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结构转变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是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和模式的本质因素。如果结构转变的频率太慢或无效率、不合理,将会影响资源有效配置并阻碍增长。就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再次产业结构变动和各个产业的结构升级。因此,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转换问题,产业结构转换的目标是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各个产业结构高度化。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直接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纵观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技术结构,确有不合理的一面,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重工业占的比重过大、轻工业比重过小、农业基础落后等。正是这种问题,致使东北地区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在市场经济中陷于被动。
1.重工业比重大
东北地区是我国发展最早的重工业基地,悠久的重工业发展历史使得东北具有全国多数地区难以企及的工业发展基础。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使东北地区的石油开采、钢铁冶炼、重型机械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东北地区的产业受困于利润率较低、技术水平不均衡、劳动就业吸引力差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重工业的发展服从于国家发展计划目标及长远利益要求,不需要过多考虑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大利润的问题,所以其产业优势及特点能够依靠国家计划得以保持与发挥。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显然不如轻工业能尽快地适应市场竞争,获取最大利润,并且重工业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收效缓慢、产品利润率低等特点,这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陷入不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