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行课题教学,取消学科界限
实施范例教学,就是围绕精选的范例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必然要打破历来的学科知识体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从而把一门学科概括成若干课题来组织教学。课题的选择原则包括了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原则,课题必须保证能够从学科结构中获得某个关键性的见解,它应当是学生发现知识的突破点、兴奋点和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
(四)教学时间和班级组织的灵活性
按范例性的课题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要打破学科体系,同时也必然要打破传统的课时安排和班级规模。瓦根舍因认为,各课题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并不一致,有的只需几个课时,有的则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多;每个课时45分钟也不能适应范例教学。他认为至少两课时学同一个课题较为适宜。在班级规模上,瓦根舍因主张实施范例教学的班级人数最多为30人,从而保证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范例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五)范例教学的具体步骤
关于范例教学的步骤,瓦根舍因虽然没有做过专题性的论述,但是他的许多论文中还是涉及了这个问题;其他一些范例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则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瓦根舍因曾经指出:“教学必须从‘上车’开始,而到达基本性后下车,并展现这些基本性。然后,当掌握了基本的原则时这些原则也就意味着是掌握其他原则的钥匙。”[11]在这里,我们大致地可以看到瓦根舍因关于范例教学的3个步骤:第一步是“上车”。“上车”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探讨一个能激发儿童自发性的问题,并且能够是一个范例性的问题;第二步是探讨由这个范例性的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知识点,掌握这个基本知识;第三步是展现这一基本性的知识范例,使之反映学科的其他方面,并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如达到基础性、教养性的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