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年初,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左翼作家联盟宣布解散,中国电影围绕着反帝斗争进入国防电影阶段。是年1月,上海电影救国会成立,5月,“国防电影”的口号公开提出。1936年7月以后,经过改组的明星公司开始拍摄大量的多样化题材影片,应云卫导演了《生死同心》,欧阳予倩编导了《清明时节》、《小玲子》、《海棠红》,夏衍编写了《压岁钱》,沈西苓编导了《十字街头》,袁牧之编导了《马路天使》。这些影片的拍摄,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作者的成熟。这一时期,蔡楚生又编导了《迷途的羔羊》和《王老五》,前者是我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孙瑜则导演了《到自然去》和《春到人间》。
抗战前夕,有作为的制片公司还有联华公司和新华影业公司等。1936年11月,联华公司拍摄完成了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有力地抨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张善琨所创立的新华影业公司在这一时期由史东山编导了《长恨歌》和《狂欢之夜》,较受欢迎。1936年年底,吴永刚在新华公司完成了号召全民抗战的国防影片《壮志凌云》。次年2月,新华又出品了著名的《夜半歌声》,由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几首插曲和主题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抗战爆发前夕,新华公司还完成了国防影片《青年进行曲》的拍摄工作。但到1941年,张善琨在日军进入上海租界后,当了电影界的大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