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民族团结政府”(与希特勒讲话者为巴本)
与前几届政府不同,希特勒没有从总统那里获得随时颁布“紧急法令”维持统治的权力;相反,兴登堡要求希特勒政府必须获得国会多数的支持,否则将重蹈前几届内阁的覆辙,由总统下令解散。
德国权势集团对1933年1月底的上述安排十分满意。他们认为,传统势力与纳粹党之间,在建立一个专制的民族主义国家、排除马克思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左派、加强扩军、重新推行对外强硬的强权政治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组建“民族团结政府”,既排斥了民主派和进步势力,又能利用纳粹党所拥有的群众基础为自己服务,稳定政局,渡过危机。同时,还能在内阁中分享权力,使纳粹党遵循他们的轨道,防止其越轨行为。巴本曾经得意地对周围人说:“希特勒是我们雇来的。……兴登堡信任我。用不了两个月,我们就能把希特勒远远挤进角落,让他去吱吱呀呀叫唤!”当年1月底至2月初,《法兰克福报》也曾评论说:“从内阁的组成来看,希特勒先生不得不接受较大的限制”,“很明显,政府是围着胡根贝格转,不是围着总理转”。普鲁士财政部长曾经自信地对一位奥地利来访者说:只要“讲求实际的、可敬的”诸如施维林·冯·克罗西克伯爵(无党派人士,希特勒政府的财政部长——引者)等人仍留在内阁,纳粹便无成功的可能;对戈林、戈培尔一类丑角的激烈言论不必认真相信,因为“实际主事的是保守派,希特勒只能靠边站”。